食品飲料行業(yè)化驗實驗室取用超純水需要注意些什么
在實驗室中,超純水(電阻率通常≥18.2 MΩ·cm,TOC含量極低)是許多精密實驗(如HPLC、ICP-MS、細胞培養(yǎng)等)的關鍵試劑。為確保實驗結果的準確性和可靠性,取用超純水時需嚴格遵守以下注意事項:
一、取水前的準備
- 確認水質達標
- 檢查艾柯食品飲料行業(yè)化驗實驗室小型超純水機的顯示屏或水質監(jiān)測數(shù)據(jù),確保電阻率、TOC等指標符合實驗要求。
- 若水質異常(如電阻率下降),需排查濾芯壽命、儲水桶污染或系統(tǒng)泄漏等問題。
- 選擇合適的容器
- 材質:優(yōu)先使用聚丙烯(PP)、聚乙烯(PE)或玻璃容器,避免使用金屬或塑料容器(可能釋放離子或有機物)。
- 清潔度:新容器需用10%硝酸浸泡過夜,再用超純水沖洗3次以上;重復使用的容器需定期酸洗或高溫滅菌。
- 容量:根據(jù)實驗需求選擇合適規(guī)格,避免多次開蓋導致污染。
- 佩戴防護裝備
- 穿戴實驗服、手套和口罩,防止人體脫落物(如皮屑、毛發(fā))污染水源。
二、取水操作規(guī)范
- 避免直接接觸取水口
- 不要用手觸摸取水口或讓容器口接觸臺面、水龍頭等非無菌表面。
- 若需傾斜容器接水,保持容器口與取水口垂直,減少濺出風險。
- 控制水流速度
- 緩慢開啟水龍頭,避免水流沖擊容器內(nèi)壁或產(chǎn)生氣泡(可能引入溶解氧或CO?)。
- 對于高靈敏度實驗(如HPLC),建議使用惰性氣體(如氮氣)加壓取水,減少空氣接觸。
- 防止交叉污染
- 不同實驗用水(如一級水、二級水)需專用取水口,避免混用。
- 取水后立即關閉水龍頭,避免殘留水滴回流污染系統(tǒng)。
需要進行短時間保存超純水該如何做?
實驗室超純水的保存需要從容器選擇、環(huán)境控制、微生物防護等多方面嚴格把控,以避免水質被污染或指標下降。以下是具體的保存方法及注意事項:
一、容器選擇與處理
- 材質要求
- 優(yōu)先選用惰性材料容器,如聚乙烯(PE)、聚丙烯(PP)或聚四氟乙烯(PTFE),避免使用玻璃容器(玻璃可能釋放微量離子,影響電阻率)。
- 容器需具備良好的密封性,防止外界污染物(如灰塵、氣體)進入。
- 容器預處理
- 新容器使用前需用10% 硝酸或鹽酸浸泡 24 小時,再用超純水反復沖洗 3 次以上,確保無殘留雜質。
- 長期使用的容器需定期清洗,可采用高溫滅菌(121℃,30 分鐘)或紫外線消毒,避免微生物滋生。
二、保存環(huán)境控制
- 溫度與避光
- 超純水應存放于陰涼、避光的環(huán)境(溫度建議 5~25℃),避免陽光直射或高溫環(huán)境,以防水中殘留的有機物加速分解或微生物繁殖。
- 若需低溫保存,可置于 4℃冰箱,但需注意密封容器避免冷凝水滲入。
- 空氣質量控制
- 保存區(qū)域需保持清潔,避免與化學試劑、揮發(fā)性有機物(如丙酮、甲醇)或粉塵源相鄰,必要時可在存放位置加裝空氣過濾裝置(如 HEPA 過濾器),減少空氣中顆粒和氣體的污染。
三、微生物與離子污染防護
- 微生物控制
- 超純水中微生物易繁殖,可采取以下措施:
- 在容器中添加0.22μm 疏水性膜過濾器(如 PVDF 材質),通氣時過濾空氣中的微生物。
- 定期(如每周)對保存的超純水進行紫外線照射(波長 254nm),破壞微生物 DNA 結構。
- 對于高要求場景(如細胞培養(yǎng)),可在水中添加0.01% 疊氮化鈉(需注意毒性,僅限非實驗接觸用途)抑制微生物生長。
- 超純水中微生物易繁殖,可采取以下措施:
- 離子污染防護
- 避免超純水與空氣長期接觸,因空氣中的 CO?會溶解于水,形成碳酸,導致 pH 下降、電導率升高。建議容器頂部預留最小空間,或采用氮氣吹掃密封(惰性氣體隔絕空氣)。
- 保存過程中,避免用手直接接觸容器內(nèi)壁或瓶口,操作時需佩戴無塵手套,防止汗液中的離子污染水質。
四、保存時間與水質監(jiān)測
- 建議保存時間
- 超純水的 “保質期” 與用途相關:
- 普通實驗室用途(如試劑配制):建議 24 小時內(nèi)使用完畢。
- 高精密實驗(如 HPLC、ICP-MS):存放時間不超過 8 小時,或現(xiàn)制現(xiàn)用。
- 超痕量分析(如半導體、基因測序):必須現(xiàn)制現(xiàn)用,避免保存。
- 超純水的 “保質期” 與用途相關:
- 實時監(jiān)測水質
- 保存期間,可通過在線電阻率儀或便攜式電導率儀定期檢測水質,當電阻率低于 18MΩ?cm(25℃)或電導率高于 0.056μS/cm 時,需重新制水。
- 若用于微生物敏感實驗,可通過菌落計數(shù)法(如傾注平板法)檢測水中 CFU(菌落形成單位),要求≤1CFU/mL。